• C++
  • 计算机存储学习笔记教程

  • @ 2025-8-11 14:55:54

计算机存储学习笔记教程

一、计算机存储的基本概念

1. 什么是计算机存储?

计算机存储是用于保存数据和程序的硬件或软件组件,是计算机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之一。它能让计算机在断电或运行过程中保留信息,实现数据的长期或临时存储。

2. 存储的核心作用

  • 临时存储正在运行的程序和数据(如内存)
  • 长期保存操作系统、应用程序和用户数据(如硬盘)
  • 实现数据的快速读取和写入,保障计算机高效运行

二、计算机存储的分类

根据存储特性和用途,计算机存储可分为以下几类:

1. 内存(主存储器)

  • 定义:直接与CPU进行数据交换的临时存储区域,又称主存。
  • 特点
    • 读写速度快
    • 断电后数据丢失(易失性存储)
    • 容量相对较小
  • 常见类型
    • RAM(随机存取存储器):
      • DDR4:目前主流的内存规格,频率较高,性能稳定
      • DDR5:新一代内存,带宽更高,功耗控制更优
    • ROM(只读存储器):
      • 断电后数据不丢失,用于存储BIOS等启动程序

2. 外存(辅助存储器)

  • 定义:用于长期存储数据的设备,不直接与CPU交换数据,需通过内存中转。
  • 特点
    • 读写速度较慢(相对内存)
    • 断电后数据不丢失(非易失性存储)
    • 容量较大,成本较低
  • 常见类型
    • 硬盘(HDD):通过磁头读写磁性盘片上的数据,容量大、价格低,但抗震性差、速度较慢。
    • 固态硬盘(SSD):基于闪存芯片存储数据,无机械部件,读写速度快、抗震性好,但成本较高、寿命受写入次数影响。
    • 移动存储设备:如U盘、移动硬盘等,便携性强,用于数据传输和临时存储。

3. 缓存(Cache)

  • 定义:位于CPU与内存之间的高速存储区域,用于临时存放CPU频繁使用的数据和指令。
  • 特点
    • 速度极快(接近CPU处理速度)
    • 容量很小
  • 作用:减少CPU访问内存的次数,提高数据处理效率。

三、存储性能指标

  1. 容量:衡量存储设备能容纳数据的多少,常见单位有B(字节)、KB(千字节)、MB(兆字节)、GB(吉字节)、TB(太字节)等,换算关系为1024进制(1GB=1024MB,1MB=1024KB等)。
  2. 速度
    • 数据传输率:单位时间内传输的数据量,如MB/s、GB/s。
    • 存取时间:从发出读写请求到完成操作的时间,内存和缓存的存取时间以纳秒(ns)为单位,外存以毫秒(ms)为单位。
  3. 可靠性
    • 平均无故障时间(MTBF):表示设备在正常使用情况下平均能运行多久才会出现故障,数值越大可靠性越高。
    • 抗震性:对于移动存储设备和硬盘尤为重要,固态硬盘因无机械部件抗震性更好。
  4. 功耗:存储设备工作时消耗的电能,低功耗有利于延长移动设备的续航时间。

四、存储层次结构

计算机系统采用多层次存储结构,以平衡速度、容量和成本,从快到慢、容量从小到大依次为:

  1. 寄存器(位于CPU内部,速度最快,容量最小)
  2. 缓存(Cache)
  3. 内存(RAM)
  4. 外存(硬盘、固态硬盘等)

这种层次结构使得CPU能优先访问速度快的存储设备,当需要的数据不在高速存储中时,再从低速存储中调取,既保证了系统的高效运行,又提供了较大的存储容量。

五、常见存储技术与接口

1. 内存接口

  • DIMM(双列直插内存模块):是目前主流的内存插槽形式,DDR4、DDR5内存均采用此接口。

2. 硬盘接口

  • SATA接口:传统的硬盘接口,速度相对较慢(SATA3.0最大传输速率为600MB/s),广泛用于HDD和部分SSD。
  • M.2接口:新一代高速接口,支持NVMe协议,传输速度可达数GB/s,常用于高性能SSD,体积小、安装方便。
  • PCIe接口:通过PCIe总线与主板连接,速度极快,一般用于高端SSD。

六、存储管理技术

  1. 分区:将外存划分为多个逻辑区域,如Windows系统中的C盘、D盘等,便于数据管理和组织。
  2. 格式化:为存储设备创建文件系统(如NTFS、FAT32、exFAT等),使操作系统能识别和管理设备上的文件。不同文件系统有不同的特点,如NTFS支持更大的文件和更完善的权限管理,FAT32兼容性好但不支持4GB以上的单个文件。
  3. 虚拟内存:当物理内存不足时,操作系统将硬盘的一部分空间模拟成内存使用,缓解内存压力,但速度远低于物理内存。
  4. RAID技术:通过将多个硬盘组合起来,实现数据冗余或提高读写性能。常见的RAID级别有RAID0(条带化,提高速度无冗余)、RAID1(镜像,数据冗余,安全性高)、RAID5(分布式奇偶校验,兼顾速度和冗余)等。

七、存储技术的发展趋势

  1. 容量不断提升:随着技术进步,单块硬盘和固态硬盘的容量持续增长,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数据存储需求。
  2. 速度更快:NVMe协议的普及、PCIe 4.0/5.0技术的应用,使得存储设备的读写速度不断突破,为大型应用、游戏等提供更好的性能支持。
  3. 非易失性内存(NVM)发展:如英特尔的Optane内存,结合了内存的速度和外存的非易失性,有望改变传统存储层次结构。
  4. 绿色节能:在提高性能的同时,存储设备更加注重降低功耗,减少对环境的影响。
  5. 云存储与分布式存储:随着云计算的发展,数据更多地存储在云端和分布式存储系统中,提高了数据的可用性、扩展性和共享性。

1 条评论

  • 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