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C++
  • 计算机存储与网络学习笔记教程

  • @ 2025-8-11 14:50:23

计算机存储与网络学习笔记教程

一、计算机存储系统

1. 存储系统概述

  • 定义:计算机中用于存储程序和数据的硬件及相关管理软件的集合。
  • 核心功能:实现数据的长期保存、快速读取和写入,为CPU提供高效的数据支持。
  • 性能指标
    • 容量:存储设备能容纳的数据总量(单位:B、KB、MB、GB、TB等)
    • 速度:数据读写的快慢(单位:MB/s、GB/s)
    • 可靠性:数据保存的稳定程度(常用MTBF平均无故障时间衡量)
    • 成本:单位存储容量的价格

2. 存储层次结构(按速度和距离CPU远近)

  • 寄存器:位于CPU内部,速度最快,容量最小(通常几十到几百KB),用于暂存CPU正在处理的数据和指令。
  • 高速缓存(Cache):介于CPU和内存之间,分为L1、L2、L3多级缓存,速度接近CPU,容量较小(几MB到几十MB),减少CPU访问内存的次数。
  • 主存储器(内存)
    • 特点:断电后数据丢失(易失性),速度较快,容量中等(GB级别)
    • 类型:DRAM(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)、SRAM(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)
  • 辅助存储器(外存)
    • 特点:断电后数据不丢失(非易失性),速度较慢,容量大(TB级别及以上)
    • 类型:硬盘(HDD)、固态硬盘(SSD)、光盘、U盘、移动硬盘等

3. 常见存储设备详解

  • 硬盘(HDD)
    • 原理:通过磁头在旋转的磁性盘片上读写数据
    • 结构:盘片、磁头、电机等
    • 优缺点:容量大、价格低;但速度较慢、怕震动
  • 固态硬盘(SSD)
    • 原理:基于闪存芯片存储数据,无机械部件
    • 结构:控制芯片、闪存颗粒等
    • 优缺点:速度快、抗震性好、功耗低;但价格较高、容量相对HDD小、有写入次数限制
  • 内存(RAM)
    • 作用:临时存储CPU正在运行的程序和数据,提高CPU的工作效率
    • 类型:DDR4、DDR5等(不同代际在速度、带宽等方面有差异)

二、计算机网络基础

1. 网络的基本概念

  • 定义:将地理位置不同的具有独立功能的多台计算机及其外部设备,通过通信线路连接起来,在网络操作系统、网络管理软件及网络通信协议的管理和协调下,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计算机系统。
  • 功能
    • 资源共享(硬件、软件、数据)
    • 信息传递与通信
    • 分布式处理
    • 提高系统可靠性

2. 网络分类

  • 按覆盖范围:
    • 局域网(LAN):覆盖范围小(如办公室、校园),传输速率高,误码率低
    • 城域网(MAN):覆盖范围为一个城市,介于LAN和WAN之间
    • 广域网(WAN):覆盖范围大(如国家、全球),传输速率相对较低,误码率较高(如互联网)
  • 按拓扑结构:
    • 总线型:所有节点连接到一条总线上,结构简单,但总线故障会影响整个网络
    • 星型:以中心节点为中心,其他节点与之连接,中心节点故障影响整个网络,但其他节点故障不影响
    • 环型:节点首尾相连形成环,数据单向传输,可靠性较高,但某一节点故障可能影响网络
    • 树型:层次结构,易于扩展,但根节点故障影响大
    • 网状:节点之间有多条路径,可靠性高,常用于广域网,但成本高

3. 网络协议与体系结构

  • 协议三要素:语法(数据格式)、语义(数据含义)、时序(通信顺序)
  • OSI七层模型(从下到上):
    1. 物理层:负责比特流的传输,涉及硬件接口、电气特性等(如网线、网卡物理连接)
    2. 数据链路层:负责相邻节点间数据帧的传输,进行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(如MAC地址、以太网协议)
    3. 网络层:负责不同网络之间数据分组的路由选择和转发(如IP地址、IP协议)
    4. 传输层:负责端到端的数据传输,保证数据的可靠传输或高效传输(如TCP、UDP协议)
    5. 会话层:负责建立、管理和终止会话连接
    6. 表示层:负责数据的格式转换、加密解密、压缩解压等(如JPEG、ASCII编码)
    7. 应用层:为用户应用程序提供网络服务(如HTTP、FTP、SMTP协议)
  • TCP/IP四层模型(实际广泛使用):
    • 网络接口层(对应OSI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)
    • 网络层(对应OSI网络层)
    • 传输层(对应OSI传输层)
    • 应用层(对应OSI会话层、表示层、应用层)

4. 常用网络协议

  • IP协议:网络层协议,负责为数据包分配IP地址并进行路由选择,是无连接、不可靠的协议。
  • TCP协议:传输层协议,面向连接、可靠的协议,通过三次握手建立连接,四次挥手释放连接,采用确认、重传等机制保证数据可靠传输(如网页浏览、文件传输等需要可靠数据的场景)。
  • UDP协议:传输层协议,无连接、不可靠的协议,传输速度快,适用于对实时性要求高但可容忍少量丢包的场景(如视频通话、在线游戏)。
  • HTTP/HTTPS协议:应用层协议,HTTP用于网页传输,HTTPS是HTTP的加密版本,通过SSL/TLS协议保证数据传输安全。
  • FTP协议:应用层协议,用于文件的上传和下载。
  • DNS协议:应用层协议,负责将域名解析为IP地址。

5. 网络设备

  • 网卡(NIC):安装在计算机上,负责计算机与网络之间的信号转换。
  • 交换机:工作在数据链路层,用于连接局域网内的设备,根据MAC地址转发数据帧,可分割冲突域。
  • 路由器:工作在网络层,用于连接不同的网络,根据IP地址进行路由选择和数据转发,可分割广播域。
  • 调制解调器(Modem):实现数字信号和模拟信号的转换,用于计算机通过电话线等模拟线路接入网络。
  • 网关:连接不同类型网络的设备,实现不同协议之间的转换。

6. IP地址与子网掩码

  • IP地址:用于标识网络中的设备,由32位二进制数组成(IPv4),通常分为4个8位的十进制数,用点分隔(如192.168.1.1)。
  • 分类:A类(0-127)、B类(128-191)、C类(192-223)、D类(组播)、E类(保留)。
  • 子网掩码:用于区分IP地址中的网络部分和主机部分,与IP地址配合使用,通过子网掩码与IP地址的二进制与运算,得到网络地址。
  • IPv6:由于IPv4地址资源枯竭,IPv6采用128位地址,格式为8组4位十六进制数(如2001:0db8:85a3:0000:0000:8a2e:0370:7334),提供了海量的地址空间。

三、存储与网络的结合应用

  • 网络存储技术
    • NAS(网络附加存储):一种专用数据存储服务器,通过网络为客户端提供文件共享服务,易于部署和管理。
    • SAN(存储区域网络):一种高速专用网络,连接存储设备和服务器,为服务器提供块级存储访问,性能高,适用于大型企业。
  • 云存储:基于网络,将数据存储在云端服务器上,用户通过网络访问数据,具有高可用性、可扩展性等特点(如阿里云OSS、腾讯云COS)。
  • 数据传输与存储的关系:网络的带宽和稳定性影响存储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效率,如通过高速网络实现远程备份、异地容灾等。

1 条评论

  • @ 2025-8-11 14:53:13

    计算机存储与网络学习笔记教程

    一、计算机存储系统

    1. 存储系统概述

    存储系统是计算机中用于保存数据和程序的关键部分,其核心功能是实现数据的长期保存快速访问。根据存储介质、速度和用途的不同,存储系统可分为多个层次,形成“存储金字塔”结构(速度从上到下递减,容量从下到上递增)。

    2. 存储介质分类

    (1)内存(主存储器)

    • 定义:直接与CPU交换数据的临时存储介质,程序运行时必须加载到内存中。
    • 特点:速度快(纳秒级)、容量较小(GB级)、断电后数据丢失(易失性)。
    • 常见类型
      • DDR SDRAM(双倍数据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):如DDR4、DDR5,是当前主流内存类型。
      • SRAM(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):速度更快但成本高,常用于CPU缓存。

    (2)外存(辅助存储器)

    • 定义:用于长期存储数据的介质,不直接与CPU交互,需通过内存中转。
    • 特点:速度较慢(毫秒级)、容量大(TB级)、断电后数据不丢失(非易失性)。
    • 常见类型
      • 硬盘(HDD):通过机械臂和磁头读写数据,容量大、成本低,但速度较慢。
      • 固态硬盘(SSD):基于闪存芯片存储数据,无机械部件,速度快、抗震性好,但成本较高。
      • 移动存储设备:U盘、移动硬盘等,便于数据携带和传输。

    3. 存储相关概念

    • 容量单位:字节(B)、千字节(KB)、兆字节(MB)、吉字节(GB)、太字节(TB)等,换算关系为1024进制(1KB=1024B,1MB=1024KB,以此类推)。
    • 读写速度:衡量存储设备性能的重要指标,通常以MB/s或GB/s为单位,内存速度远高于外存。
    • 接口类型
      • 内存接口:DIMM(用于台式机)、SO-DIMM(用于笔记本)。
      • 硬盘接口:SATA(传统接口,速度较慢)、NVMe(基于PCIe,速度极快,常用于高端SSD)。

    二、计算机网络基础

    1. 网络的定义与功能

    • 定义:将地理位置不同的计算机、终端及通信设备通过传输介质连接起来,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交换的系统。
    • 核心功能
      • 数据通信:传输文本、图像、音频、视频等数据。
      • 资源共享:共享硬件(如打印机)、软件(如办公软件)和数据(如服务器文件)。
      • 分布式处理:多台计算机协同完成复杂任务。

    2. 网络分类

    (1)按覆盖范围划分

    • 局域网(LAN):覆盖范围小(如办公室、校园),传输速度快(100Mbps~10Gbps),延迟低。
    • 城域网(MAN):覆盖一座城市,通常用于连接多个局域网。
    • 广域网(WAN):覆盖范围广(如国家、全球),典型代表是互联网(Internet),传输速度相对较慢,延迟较高。

    (2)按拓扑结构划分

    • 总线型:所有设备连接到一条主干线缆(总线),结构简单但故障影响范围大。
    • 星型:所有设备通过集线器/交换机连接到中心节点,故障排查方便,是当前主流结构。
    • 环型:设备首尾相连形成闭合环路,数据单向传输,抗故障能力较弱。
    • 树型:层次化结构,类似树形,适用于大型网络。
    • 网状型:每个设备与多个设备连接,可靠性高(某条链路故障不影响整体),常用于广域网。

    3. 网络协议与体系结构

    (1)协议三要素

    • 语法:数据的格式和结构(如报文长度、字段定义)。
    • 语义:数据的含义和需要完成的操作(如请求、响应、错误提示)。
    • 时序:数据传输的顺序和速度匹配(如发送方和接收方的同步)。

    (2)OSI七层模型(理论模型)

    从下到上依次为:

    1. 物理层:负责传输原始比特流(电信号、光信号),涉及硬件接口(如网线、光纤)。
    2. 数据链路层:将比特流封装成帧,处理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(如MAC地址、以太网协议)。
    3. 网络层:实现不同网络间的路由选择(如IP地址、路由器)。
    4. 传输层:提供端到端的可靠数据传输(如TCP协议、UDP协议)。
    5. 会话层:建立、管理和终止会话(如登录连接)。
    6. 表示层:处理数据格式转换(如加密、压缩、编码)。
    7. 应用层:直接为用户应用程序提供服务(如HTTP、FTP、DNS)。

    (3)TCP/IP四层模型(实际应用模型)

    • 网络接口层(对应OSI物理层+数据链路层)
    • 网络层(对应OSI网络层)
    • 传输层(对应OSI传输层)
    • 应用层(对应OSI会话层+表示层+应用层)

    4. 核心网络协议

    • IP协议(网络层):为设备分配唯一IP地址(如IPv4:192.168.1.1;IPv6:2001:0db8:85a3:0000:0000:8a2e:0370:7334),负责数据从源地址到目标地址的路由。
    • TCP协议(传输层):面向连接的可靠协议,通过三次握手建立连接、四次挥手断开连接,确保数据无丢失、无重复、按序到达(如网页浏览、文件传输)。
    • UDP协议(传输层):无连接的不可靠协议,速度快,适用于实时性要求高的场景(如视频通话、游戏)。
    • HTTP/HTTPS协议(应用层):用于网页传输,HTTPS是加密的HTTP,更安全。
    • DNS协议(应用层):将域名(如www.baidu.com)解析为IP地址,方便用户记忆。

    5. 网络设备

    • 网卡(NIC):计算机接入网络的硬件接口,有有线(如RJ45接口)和无线(如Wi-Fi模块)两种。
    • 交换机:用于局域网内设备连接,根据MAC地址转发数据,分割冲突域,提高网络效率。
    • 路由器:连接不同网络(如局域网和广域网),根据IP地址进行路由选择,是互联网的核心设备。
    • 防火墙:控制网络访问,阻挡非法连接和攻击,保护网络安全。

    6. 网络传输介质

    • 有线介质
      • 双绞线:成本低,常用于局域网(如CAT5e、CAT6网线,支持1Gbps~10Gbps)。
      • 光纤:传输速度快(可达100Gbps以上)、抗干扰强、传输距离远(数公里),常用于长距离通信。
    • 无线介质
      • 无线电波(如Wi-Fi):无需布线,方便灵活,受环境影响较大(如墙体遮挡、干扰)。
      • 微波、红外线:适用于特定场景(如点对点通信)。

    三、存储与网络的关联

    • 网络存储:通过网络实现存储资源共享,常见形式有:
      • NAS(网络附加存储):专用存储设备,通过局域网提供文件共享服务。
      • SAN(存储区域网络):高速专用网络,将存储设备与服务器连接,提供块级存储(如企业级数据中心)。
    • 云存储:基于互联网的远程存储服务(如百度云、阿里云),用户通过网络访问存储的文件,依赖稳定的网络传输和大容量后端存储。

    以上内容涵盖了计算机存储与网络的核心知识点,可作为入门学习的基础框架,后续可结合实际操作(如配置网络、使用存储设备)加深理解。

    • 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