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Python
  • Python 第八课:循环与实用操作大冒险

  • @ 2025-6-21 21:14:29

Python 第八课:循环与实用操作大冒险

一、课程回顾

在上几节课里,我们学习了变量、条件判断(ifelifelse 以及条件嵌套 ),还了解了程序运行的顺序流程和分支流程 。今天,我们要开启循环流程的奇妙之旅,让代码能重复执行,高效完成任务!

二、while 循环初相识

1. 循环的生活 analogy

想象一下,考试没考好,要跟妈妈说 “妈,我错了” 1000 遍。要是手动写 1000 次 print 语句,手都要酸啦!这时候,循环 就像个 “自动复读机”,能帮我们重复执行代码,轻松完成任务。

2. while 循环基本语法

# 1. 变量设置初始值(计数器)
count = 1  
# 2. while + 条件判断:只要条件成立,就重复执行缩进里的代码
while count <= 5:  
    # 3. 条件满足时,要做的事情
    print("妈,我错了")  
    # 4. 修改变量(让计数器变化,避免无限循环)
    count = count + 1  

执行流程

  • 先看 count <= 5 条件是否成立(一开始 count=1,成立 )。
  • 执行 print 语句,输出 “妈,我错了”。
  • 执行 count = count + 1count 变成 2 。
  • 回到条件判断,重复这个过程,直到 count=6,条件不成立,循环结束。

注意while 语句要严格遵守缩进规则,缩进的代码是一个整体的 “循环体”,否则会报错或者逻辑混乱!

三、用 while 循环做计算

1. 计算 1 + 2 + 3 + ... + 100

手动累加太麻烦,循环来帮忙!

# 存储累加结果
result = 0  
# 计数器初始值
i = 1  
while i <= 100:
    # 把当前 i 的值加到 result 里
    result = result + i  
    # 计数器 +1,迈向下一步
    i = i + 1  
# 输出 1 到 100 的累加和
print(result)  

代码解释

  • result 初始是 0,每次循环把 i 加进去,最后就得到总和啦。
  • 运行后会输出 5050,这就是 1 到 100 累加的结果(也可以用数学公式 (1 + 100) * 100 / 2 验证 )。

2. 计算 100 以内偶数的和

偶数是能被 2 整除的数(a % 2 == 0 表示余数为 0 ),结合 whileif 就能实现:

# 存储偶数和
sum_even = 0  
# 计数器
i = 1  
while i <= 100:
    # 判断是否是偶数
    if i % 2 == 0:  
        # 是偶数就加到 sum_even 里
        sum_even = sum_even + i  
    # 计数器 +1
    i = i + 1  
# 输出 100 以内偶数的和
print(sum_even)  

运行结果:会输出 2550,也就是 2 + 4 + 6 + ... + 100 的和。

四、赋值运算符简化代码

写 count = count + 1 这种代码有点啰嗦,Python 提供了赋值运算符来简化:

比如,计算 1 到 100 和的代码,用 += 简化后:

result = 0
i = 1
while i <= 100:
    # 简化写法,等价于 result = result + i
    result += i  
    i += 1  # 简化写法,等价于 i = i + 1
print(result)

五、Thonny 调试小技巧(超实用!)

写代码时,有时候结果不对,不知道哪里出错了?用 Thonny 的调试功能找问题:

  1. 设置断点:点击代码行号旁边的空白处,会出现一个小红点(断点 ),程序运行到这里会暂停。
  2. 启动调试:点击 Thonny 上方的 “调试” 按钮(虫子图标 ),程序开始运行,碰到断点就暂停。
  3. 查看变量:暂停时,看 Thonny 左下角的 “变量” 窗口,能看到每个变量当前的值,就能排查哪里算错啦!
  4. 单步执行:点击 “单步执行” 按钮(通常是黄色箭头 ),一步步看代码执行过程,像 “慢动作” 一样找问题。

六、课堂练习

  1. while 循环计算 1 到 50 的累加和,并用赋值运算符简化代码。
  2. 计算 100 以内奇数的和(提示:奇数判断用 i % 2 == 1 )。
  3. 尝试用 while 循环实现 “输出 10 遍 ‘Python 真有趣’”,然后用调试功能看看执行过程。

七、总结

今天我们学会了:

  • while 循环的基本用法,让代码重复执行。
  • while 循环做累加计算,结合条件判断处理偶数、奇数求和。
  • 赋值运算符简化代码,让代码更简洁。
  • Thonny 调试功能,帮我们找代码里的 “小错误”。

循环就像代码的 “永动机”(合理使用的话 ),能高效完成重复任务。下节课,我们继续探索循环的更多玩法,比如结合列表、函数,让程序更强大!

2 条评论

  • @ 2025-6-21 21:19:12

    🐍 Python 第8课:深入理解循环与条件语句


    课程目标

    在本节课中,我们将学习以下内容:

    • f-string格式化输出:更简洁的字符串格式化方法
    • while循环:如何使用Python中的while循环结构进行重复操作
    • 赋值运算符:简化代码编写的技巧
    • 条件嵌套和elif:复杂逻辑控制的方法
    • 实战练习:通过具体例子加深理解

    一、f-string格式化输出

    示例代码

    a = 10
    b = "字符串"
    print(f"a的数值是{a}") # f-string 格式化输出
    print(f"a的2倍是{2*a}")
    print(f"掌握基本语法{'语法'}")
    print(f"{a}, , , , , {b}")
    
    pi = 3.1415926
    print(f"保留3位小数{pi:.3f}")
    

    输出结果

    a的数值是10
    a的2倍是20
    掌握基本语法语法
    10, , , , , 字符串
    保留3位小数3.142
    

    💡 使用 {} 占位符插入变量,并且可以指定格式如 :.3f 表示保留三位小数。


    二、while 循环语句

    基本语法

    i = 1  # 初始化计数器
    while i <= 3:  # 条件判断
        print("再也不敢了!!!")  # 循环体内的操作
        i += 1  # 更新计数器
    

    输出结果

    再也不敢了!!!
    再也不敢了!!!
    再也不敢了!!!
    

    注意事项

    • 必须有更新条件的部分(如 i += 1),否则可能导致无限循环。
    • 缩进必须正确,以区分循环体内部与外部的代码块。

    三、赋值运算符

    简化写法

    a = 1
    while a <= 100:
        print("妈,我错了")
        a += 1  # 等价于 a = a + 1
    

    常见赋值运算符

    运算符 描述
    += 加法赋值
    -= 减法赋值
    *= 乘法赋值
    /= 除法赋值

    四、条件嵌套和 elif

    示例代码

    score = int(input("请输入分数:"))
    
    if score >= 90:
        grade = 'A'
    elif score >= 80:
        grade = 'B'
    elif score >= 60:
        grade = 'C'
    else:
        grade = 'D'
    
    print(f"成绩等级:{grade}")
    

    执行流程

    1. 首先检查第一个条件,如果满足则执行对应代码块。
    2. 如果不满足,则依次检查下一个条件。
    3. 若所有条件都不满足,则执行 else 部分的代码。

    五、实战练习

    练习1:累加计算

    目标

    计算从1到n的所有整数之和。

    示例代码

    n = int(input("请输入一个正整数:"))
    result = 0  # 初始化累加器
    i = 1       # 初始化计数器
    
    while i <= n:
        result += i  # 累加当前计数器的值
        i += 1       # 更新计数器
    
    print(f"从1到{n}的和为:{result}")
    

    练习2:计算偶数和

    目标

    计算从1到n之间所有偶数的和。

    示例代码

    n = int(input("请输入一个正整数:"))
    result = 0  # 初始化累加器
    i = 1       # 初始化计数器
    
    while i <= n:
        if i % 2 == 0:  # 判断是否为偶数
            result += i  # 如果是偶数,则累加
        i += 1           # 更新计数器
    
    print(f"从1到{n}之间的所有偶数和为:{result}")
    

    六、总结

    • f-string 提供了一种简洁直观的方式来进行字符串格式化。
    • while 循环 是一种强大的工具,适用于需要根据条件重复执行的情况。
    • 赋值运算符 可以显著减少代码量并提高可读性。
    • 条件嵌套和 elif 让我们能够处理更加复杂的逻辑分支。

    希望这节课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重要的编程概念。如果有任何问题或想要进一步了解的内容,请随时提问!


    动手实践

    尝试完成以下任务,巩固所学知识:

    1. 修改累加计算程序,使其支持计算从任意起始数字到结束数字之间的总和。
    2. 创建一个新的程序,该程序接受用户输入的一个整数n,并打印出从1到n之间所有奇数的平方和。

    祝你学习愉快,编程顺利!🚀

    • @ 2025-6-21 21:16:48

      Python 基础语法:f-strings 格式化输出学习笔记与教程

      一、知识回顾与引入

      在 Python 编程里,我们常常需要把变量、表达式的结果和文本内容结合起来输出,让信息展示更清晰、灵活。f-strings(格式化字符串字面量) 就是一种超好用的工具,能轻松实现文本与变量、表达式的拼接,还支持格式控制,比如保留小数位数等。接下来一起深入学习!

      二、f-strings 基础用法

      1. 基本语法格式

      f-strings 的格式是在字符串前加 fF,然后用 {} 包裹变量、表达式 。Python 会自动把 {} 里的内容计算、替换成对应的值,再和外面的文本拼接成最终字符串。

      2. 代码示例与详细解释

      # 定义一个整数变量 a
      a = 10  
      # 定义一个字符串变量 b
      b = "字符串"  
      
      # 1. 直接嵌入变量值
      # f-strings 中 {a} 会被替换成变量 a 的值 10,输出文本和变量结合的内容
      print(f"a的数值是{a}")  
      
      # 2. 嵌入表达式结果
      # {2*a} 会先计算 2 乘以 a(即 2*10=20),再把结果嵌入字符串输出
      print(f"a的2倍是{2*a}")  
      
      # 3. 嵌入字符串字面量(注意和变量区分)
      # {'语法'} 这里是直接写了字符串 "语法" 嵌入进去,不是变量哦,输出后就是固定文本拼接
      print(f"掌握基本语法{'语法'}")  
      
      # 4. 多个变量/内容拼接
      # 把变量 a、多个逗号、变量 b 拼在一起,{a} 替换成 10,{b} 替换成 "字符串"
      print(f"{a}, , , , , {b}")  
      
      # 5. 格式说明符:控制输出格式(这里是保留小数位数)
      # 定义圆周率 pi,是一个浮点数
      pi = 3.1415926  
      # {pi:.3f} 中 .3f 表示保留 3 位小数,Python 会自动对 pi 处理后再嵌入输出
      print(f"保留3位小数{pi:.3f}")  
      

      3. 运行结果与对应分析

      运行上述代码后,在控制台会依次输出:

      a的数值是10
      a的2倍是20
      掌握基本语法语法
      10, , , , , 字符串
      保留3位小数3.142
      
      • 第一行:成功把变量 a 的值嵌入文本,清晰展示变量内容。
      • 第二行:先计算表达式 2*a 的结果,再嵌入输出,实现动态计算展示。
      • 第三行:演示了嵌入字符串字面量(非变量)的用法,就是固定文本填充。
      • 第四行:把多个内容(变量、标点)拼接,灵活组合输出。
      • 第五行:通过格式说明符 .3f 控制小数显示位数,让浮点数输出更规整。

      三、重点知识总结

      1. 核心语法f"文本内容{变量/表达式/字符串字面量}" ,靠 f 标识和 {} 实现动态内容嵌入。
      2. 常见用法场景
        • 快速拼接变量与说明文本,用于打印调试信息、展示数据等。
        • 结合表达式,实时计算并输出结果,不用额外拼接字符串。
        • 搭配格式说明符(如 .3f 控制小数,还有像 {num:5d} 控制整数占 5 个字符宽度等),精准控制输出格式。
      3. 注意事项
        • {} 里可以写变量、算术运算(+-*/ 等)、函数调用等合法 Python 表达式,但别写太复杂,影响阅读。
        • 格式说明符要根据数据类型选,比如浮点数常用 .nfn 是保留小数位数 ),整数可用 {:d} 等,写错可能导致格式不对或报错。

      四、拓展练习建议

      1. 定义自己的变量(比如姓名、年龄、身高 ),用 f-strings 拼接成一段自我介绍输出,像 print(f"大家好,我叫{name},今年{age}岁,身高{height}米")
      2. 找一个数学公式(比如计算圆面积 area = 3.14 * r**2 ),用 f-strings 把半径 r、面积 area 等信息格式化输出,试试控制小数位数。
      3. 尝试在 {} 里写简单条件判断(比如 {True if a>5 else False} ),看看 f-strings 如何处理这种表达式,加深对其支持动态计算的理解。

      通过这些练习,就能更熟练掌握 f-strings 啦,让 Python 输出既灵活又美观!

      • 1